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保护自然之美——连接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的纽带

    时间:2024-11-28 10:05:35 阅读:

    发源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唐古拉山的扎曲,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澜沧江是中国由北向南最长的河流。
     
    继“澜沧江-湄公河印象”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和媒体交流活动最近在中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举行后,来自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六个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的媒体代表聚集在澜沧江扎曲河和昂曲河在昌都市汇合处。
     
    在藏语中,昌都的意思是河流汇合的地方。目睹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印象”短视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巴琼说,他看到了澜沧江这些年的变化。
     
    “在我的印象中,昌都的水越来越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水变得更清澈,山更茂盛,风景更如画,”巴琼说。
     
    泰国记者协会副主席、《曼谷邮报》编辑阿努查·查隆波说,这是他第一次来西藏,环保成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注意到他们(在昌都)修建了一些东西来保护滑坡,并保护从山上滚落到地面的石头。我觉得政府和你们的人民努力保护环境和社会。我认为这意味着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可以花时间住在河边,”他说。
     
    森林资源丰富的昌都市,有林地面积501万公顷,居全区第二位。
     
    “这里的环境、人文文化资源、生态保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站在澜沧江的源头,我可以看到这里清澈的水,它一直受到当地人民和当地政府的良好保护,”TNAOT内容总监韩说。
     
    “首先,这条河肉眼看起来清澈见底,我了解到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这是澜沧江的上游,它需要被保护,”一位名为吴思瑶的内容创作者在媒体活动中说。
     
    LMC机制启动八年来,不断促进地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华尔街先驱报》东盟分社编辑廖表示:“今天来到澜沧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支流汇聚成一条河,就像澜沧江-湄公河六国汇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新闻社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印象”短视频大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媒体活动,增进了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友好交流。
     
    Anucha Charoenpo说:“短视频比赛是一个起点,可以让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人们参与进来,更多地关注我们拥有的自然之美,并努力保持和帮助保护自然之美。”
     
    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聚集一堂,探讨如何展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活力之际,韩指出,六国需要共同努力维护水系统,共同努力保护水,因为水是连接六国在经济、人文和生活交流领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