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谨防养老金“跑冒滴漏”

    时间:2025-08-27 23:46:39 阅读:

      近日,多个省份都披露了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养老保险被骗取套取或违规发放,成为多省份审计报告揭露的问题中具有共性的一条。

      比如,某省披露,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违规向505名[*][*]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类似的情况在某市同样出现。据该市披露的财政审计报告,由于区级社保经办机构审核不严,向服刑人员、[*][*]人员账户发放养老金等待遇1954.33万元。

      [*][*]、服刑领取等冒领情形在多省市出现,纵然有个人利益驱使,也反映出制度在待遇领取、防范骗保等方面诸多疏漏。

      跑冒滴漏之所以发生,从披露的具体案例不难看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无法及时对称,数据无法实时共享。

      [*][*]冒领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无法第一时间掌握退休职工的[*][*]信息,对部分定居海外的离退休人员无法及时更新认证信息,都可能造成人不在了而养老金继续发的尴尬。

      除了跨部门联动不强、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准度不高,经办机构审核不严、基金追回渠道不畅等都是违规冒领的可乘之机。

      养老金发放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从社保经办到民政殡葬,从公安户籍到银行发放,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失。

      大数据时代,不应该一直留下数据的阴影。关联养老金发放,要强化技术支撑,不仅要打破地域上的信息壁垒,还要解开社保、卫健、公安、司法等不同部门的信息枷锁。

      对于经办机构审核不严等问题,无论社保经办人员法律、责任意识淡薄,还是内外勾结故意套取养老金,都要有错必纠,追责到底。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盘。截至2024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养老保险发放是否合法合规、公平有序,不仅事关社会公平,更事关无数家庭的切身利益。

      养老金是群众的保命钱,不是谁想随便占便宜的唐僧肉。

      有人违规领到养老金,有人的应有待遇未得保障,任何这个领域出现的问题,无论是贪腐还是非法牟利,都是对民生底线的巨大冲击。

      任何一笔跑冒滴漏,都会透支公众对养老保障的信任,都在稀释民生政策的温度。审计定期查验指出问题,仅仅是第一步,推动整改、抓好落实和追责,斩断伸向养老金的黑手,这样的第一步才有意义。

      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