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娃哈哈宗氏家族纷争带来哪些启示?

    时间:2025-08-27 10:30:37 阅读:

      宗庆后签署一份委托书,委托宗馥莉作为设立人设立3个境外信托,同时提到宗氏家族信托为不动本信托,信托资产继续在汇丰银行进行固定收益投资,只能就利息收益向收益人分配。

      去年3月,宗馥莉与上述三人签订一份协议,其中提到信托设立预计以一个PTC模式过渡到专业受托人阶段,在此过渡阶段,宗馥莉担任受托人的股东。

      这为宗氏家族财产争议爆发埋下伏笔,双方就“信托财产范围是否包括固定资本本身”等多个问题产生分歧,宗馥莉不承认宗庆后手写指示的有效性。

      上述手写指示和委托书签署,都发生在宗庆后去世前的一个月之内。“至少宗庆后在做财富传承安排时,是仓促的,这才导致发生现在的争议。如提前安排传承方案,就可以有效避免家族内部争议。”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何欢对时代周报表示。

      何欢深耕家族财富传承等业务领域。他认为,娃哈哈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如此复杂的家族关系,宗庆后至少应提前数年就对财产进行安排,“仓促安排导致出现纰漏就难以避免。”

      在何欢看来,娃哈哈宗氏家族的纠纷再次为民营企业传承敲响了警钟,“认真对待、提前规划,遵守现有法律框架,合理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财富传承问题。”

      企业传承是全球性的难题,问题不一而足。

      高皓认为,企业传承失败的外部原因包括国际环境变化、业务转型升级等多种考验;内部因素包括既有意愿又有能力接班的二代数量较少等。内外因素叠加,导致部分民营企业难以顺利完成代际传承。

      海鑫集团也是仓促传承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2003年,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被枪,海鑫集团群龙无首。李海仓之父以大家长身份拍板,让李海仓独子李兆会接任董事长。当时年仅22岁的李兆会,还在海外求学,大学还未毕业。在李兆会的带领之下,海鑫集团一度迎来快速发展期,业务多元开花。最终因债务危机,该集团在2014年进入破产程序,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破产案。

      即便早有计划布局,二代早早进入企业历练,但因环境、见识、经历都不相同,两代人的管理理念极易发生分歧。

      比如,万洲国际董事长。不过,刘永好一直留任新希望董事。

      今年3月,已74岁的刘永好再退一步,彻底告别新希望董事会。刘永好稳步推进代际传承,不仅“扶上马”,而且做到了“送一程、帮一把”。

      子女不是代际传承的唯一选择,创一代交棒职业经理人的案例也不胜枚举,美的集团即是典型。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如何激发职业经理人团队战斗力、如何确保家族利益。2012年,何享健将美的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何享健独子何剑锋进入美的集团董事会,代表大股东参与决策,但不参与具体经营事务。

      一代企业家尽早规划传承,并在过程中保驾护航或是保证顺利交班的重要前提。

      高皓对时代周报分析指出,家族企业要实现平稳传承,必须提前规划。“代际传承是周期较长的动态过程。从创一代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到真正完成股权、治理权、管理权等各维度的有序传承,大体要经历10年时间。”高皓指出。

      “家族企业既要掌握治理和传承的共性规律,也要结合企业、家族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定制化的科学设计。传承规划要有较长的提前期,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迭代、磨合、优化,最终实现较好效果。”高皓说。

      源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