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2025服贸会|强化国际话语权 服务贸易新标准发布

    时间:2025-09-12 21:01:56 阅读:

      随着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9月12日,以标准合作新路径,服贸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举办。

      
     

      此次论坛围绕服务贸易领域,通过发布系列行业标准、成立国际平台及启动国际化项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 搭建合规支撑平台,在助力企业从容应对国际市场规则挑战的同时,强化中国在服务贸易标准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多方助力标准化推进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加速,以标准引领合规经营、服务升级与品牌建设,已成为提升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尽管标准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伴随着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标准化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沈文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进入新的转型期和创新期,数字技术、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功能持续涌现,服务贸易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之下探索标准合作新路径,共筑服务发展新未来,已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正是基于这样多变的新形势,我国服务贸易的适应性与韧性、国际化与标准化水平都面临着更高要求。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如何更好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王波表示,今年服贸司将加强部门协作,央地联动、政企协同,结合服务贸易各领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需求,强化促进新兴业态的标准化工程,建立健全管理标准体系。将加强标准创新,推动优质的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在具备条件的时候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加强我国统一标准的互联互通。将依托多双边和机制深化标准工作,为国内外标准对话合作搭建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这些务实举措的最终目标,正是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书记任贵英在致辞中指出,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深入重点领域建设、加强平台搭建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型开放、规则对接、标准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标准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通用语言和通行规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和全要素生产力,还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规则互认,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合作,迈向价值链高端,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

      标准破壁垒

      尽管企业从未停止出海的脚步,但全球标准不统一构成的隐形壁垒仍是企业出海最显著的痛点与难点,并由此成为推动服务贸易标准化进程的直接动因。

      纵观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竞争力和含金量都不断提高。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13.2%,高于全球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4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服务进口达到6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一面是我国企业通过出海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多元中国服务,另一面则是为全球服务贡献了中国大市场,在一进一出之间企业面临着标准之困。

      我国作为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尽管服务贸易增速不断提升,但部分国内服务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形成了标准化层面的不对称性。不同国家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产品难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通。而标准,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语言,可以为各国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从而消除技术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问题,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正持续完善。此次论坛集中发布并启动了包括《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运作模式与管理规范》《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指南》《数字贸易基本概念与关键倡议》等19项团体标准。此外,论坛期间,还相继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企业出海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文创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据了解,该项促进活动将推动在文创产品、潮玩、非遗、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重点领域提供多元化标准供给,参与国际标准研制。

      王波指出,标准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促进互联互通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跟随者到制定者

      当相关标准日益完善时,我国标准化进程也逐渐从跟随者转变为制定者。

      此次大会上,2025年《服务贸易标准化中国案例》正式发布,其中10项标准项目入选案例集,分别为《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核电厂建设工程监理标准》、《协作业务关系管理——校企合作指南》、《电子商务交易保障 术语》、《直播营销服务指南》、《在线商事调节服务规范》、《核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导则》、《食品冷链物流 多温共配技术与管理规范》、《食品冷链物流 储存、运输、销售温度控制要求》、《食品冷链物流 第9部分:多温共配技术与管理规范》。

      伴随着更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牵头国际标准研制,我国服务贸易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自2024年9月至今的12个月中,ISO新批准成立的技术委员会共计5个。而服务贸易相关的新TC4个,占比约80%,其中中国新TC3个、法国新TC1个。此外,姚歆分析称,在4个服务贸易相关的新TC中,涉及包含创意数字设计、联络中心、数字营销、活动等服务贸易相关领域。基于此不难发现,当今在传统领域标准化已较为完善时,服务贸易仍有较大空间。

      如今,当标准化在服务贸易中的关键性成为行业共识时,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不仅需要树立标准先行意识,同时也需要注重标准本土化与创新。

      姚歆在大会中指出:过去一年里面我思考了六个观察,即国际TC立项趋严,技术领域能并则并;标准合作横向加深,产业发展协同推进;行业组织推动引领,标准先行促进产业;平台思维全面占优,项目思维逐渐退居;唯有深耕方能获益,有所付出才能回报;话语竞争日益激烈,主体格局加速多元。姚歆表示,未来要挖掘合作新议题、创新合作新路径、拓展合作新平台。

      此外,论坛专家一致认为,标准不仅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支撑,更是连接创新、合作与包容的关键纽带。未来,深化标准合作、提升标准供给与推广、强化中小企业参与,将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