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业绩分化明显 啤酒格局上半年再生变

    时间:2025-09-09 22:54:55 阅读:

      2025年上半年中国啤酒市场迎来了新格局变化。9月9日,业绩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的背后,是酒企在布局即饮渠道与非即饮渠道的博弈。如今,当上半年画上句号时,啤酒上市公司将如何借助高端产品在存量市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头部格局变化

      伴随着8月29日啤酒上市公司珠江啤酒、ST西发发布上半年财报,2025年上半年啤酒行业格局也就此画下句号。据在营收、净利润一升一降之间,勾勒出上半年啤酒板块两极分化的轮廓。从体量上来看,在10家啤酒上市公司中,超过200亿元营收体量的企业为3家,分别为华润啤酒、百威亚太以及青岛啤酒;10亿—100亿元营收体量的企业共计3家,分别为重庆啤酒、燕京啤酒以及珠江啤酒;而惠泉啤酒、ST西发、*ST兰黄以及乐惠国际3家企业则处于5亿元以下营收体量阵营。

      啤酒行业从业者指出,透过两极分化的格局不难发现,目前全国化啤酒品牌整体体量较为固定,除百威啤酒外,整体较为稳定发展。而反观部分区域品牌,尽管体量不大但是却呈现出业绩快速增长趋势。

      细分来看,上半年,10家啤酒上市公司中,营收、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共计6家,分别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惠泉啤酒、ST西发;而营收、净利双降的企业共计3家,分别为百威亚太、重庆啤酒、*ST兰黄;而乐惠国际则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对于业绩下降原因,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程衍俊指出:2025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在中国区业务因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持续疲弱而受到影响。在韩国,尽管行业表现疲弱,但公司在各渠道持续超越行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降,净利增的现状之中,啤酒头部企业格局正呈现悄然变化。通过梳理财报数据不难发现,华润啤酒首次反超百威亚太,跻身行业第一。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啤酒市场格局的重大调整。不仅如此,去年被燕京啤酒反超的重庆啤酒,在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再度回归到行业第四名,但从净利润角度来看,燕京啤酒更胜一筹。这也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排位之战将在未来继续上演。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过去多年,百威亚太作为外资品牌代表,长期主导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但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营收和每百升收入均出现显著下滑。相比之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本土品牌集体实现双增。这表明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提升,国产啤酒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显著增强。

      渠道博弈

      业绩呈现两极分化的背后,是即饮渠道与非即饮渠道相互博弈的结果。

      纵观此前十年间啤酒行业发展,在渠道选择上伴随着餐饮行业火热,即饮渠道成为啤酒企业发力重点。其中,买店、入烟酒店、上门头等方式成为啤酒企业布局即饮渠道的重要方式。

      当消费场景从餐饮、夜店等即饮渠道逐渐过渡到居家自饮场景时,非即饮渠道便迅速崛起。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啤酒行业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达52%,首次超越现饮渠道的48%。而2025年上半年,非即饮渠道进一步扩大至约60%,主要因消费场景向居家、即时零售转变。

      基于渠道变化,曾经过度依赖于即饮渠道的啤酒企业,如今也面临着艰难转身。以百威亚太为例,作为高端啤酒品牌,百威亚太高度依赖餐饮、夜场等即饮渠道,伴随着即饮渠道竞争逐渐加剧,百威也面临着新挑战。近日,啤酒从业者指出,百威亚太此前过度依赖于餐饮以及夜店场景,导致在非即饮渠道快速崛起时,未能及时布局,导致其业绩呈现下滑。而反观其他品牌,均早早布局。

      与百威亚太不同的是,包括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在内的多个头部品牌提前占位非即饮渠道。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啤酒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商超、便利店、电商及即时零售等非即饮渠道。其中,华润啤酒与阿里巴巴、美团闪购、京东、饿了么、歪马送酒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上半年即时零售业务在整体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五成;青岛啤酒也在上半年发力闪电仓、酒专营等新即时零售新业态;淘宝7·2闪购带动酒水订单量翻倍,燕京啤酒电商渠道营收增速达30.79%。

      
     

      与渠道博弈形成的份额抢占赛不同的是,从产品端来看,啤酒企业纷纷通过布局高端化或推出跨界产品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近年来,为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啤酒企业早早投身于产品高端化升级。而如今当啤酒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仍在快速增长时,也说明产业高端化趋势尚未停止且已经逐渐进入新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啤酒企业在高端化之路上持续深化。其中,华润啤酒的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旗下喜力销量增长20%;青岛啤酒主品牌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9%,中高端以上产品增速达5.1%;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营收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大单品燕京U8增长强劲;珠江啤酒高端产品为公司贡献了74%的营收。

      高端化作为未来啤酒行业主要趋势之一,除了在产品创新以及细分品类上会呈现出高增长外,高端市场也会持续扩容。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啤酒核心消费人群数量在未来五年仍有支撑,高端化仍是中长期的主要趋势以及竞争的胜负手。

      啤酒营销专家方刚指出,啤酒行业高端化1.0时期已经接近尾声,企业大多通过优化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包括涨价动作来实现高端化的发展。因此,当这些红利都释放完毕之后,啤酒行业就要思考高端化的方法或方式是否进行升级。

      除高端化持续挑高天花板的同时,啤酒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许将从周边品类或新战略版图中寻找新的机遇。

      从开辟新版图角度来看,无论是华润啤酒跨界白酒品类,抑或青岛啤酒并购即墨黄酒,均是借助其他板块市场优势寻找新增量市场。不仅如此,从布局非酒类业务来看,燕京啤酒今年跨界做汽水业务,重庆啤酒跨界无酒精饮料赛道,推出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电持能量饮料产品等举措来看,啤酒企业也在逐步深挖年轻消费市场。

      酒类专家蔡学飞认为,为迎合年轻一代个性化需求,中国酒类正向个性化、利口化、健康化三大方向转型,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酒水作为社交载体的属性强化,进一步刺激了个性化消费。年轻群体更注重文化标签与个性彰显,而非醉酒体验,这一需求转变正推动小众酒市场持续壮大。

      事实上,这些跨界尝试不仅帮助啤酒企业突破啤酒品类的增长局限,同时还能借助原有渠道与品牌优势,快速触达新消费群体,为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广科战略首席咨询师沈萌指出,啤酒企业推出新品也是为了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在对任何产品都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新品推出的数量,尽可能满足市场需要,由消费者反向筛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