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英发睿能港股IPO背后:净利波动,与隆基“关系匪浅”

    时间:2025-09-08 21:47:27 阅读:

      推动旗下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击A股上市未果后,时隔两年,61岁的张发玉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英发睿能已提交上市申请书。本次冲击港股IPO背后,英发睿能近年来业绩波动较为明显,公司净利于2024年大幅转亏,并于今年1—4月实现回正;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亦于今年1—4月一反往期下滑趋势,实现大幅上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光伏电池片企业,英发睿能与行业龙头隆基绿能关系匪浅,二者于今年2月合作成立了光伏公司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

      
     

      IPO前净利转正

      成立九年时间,英发睿能开启港股IPO进程,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

      资料显示,英发睿能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覆盖P型和N型电池片。

      本次冲击港交所上市背后,英发睿能近年来净利波动较为明显。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4月,英发睿能实现收入分别约为56.43亿元、104.94亿元、43.59亿元、24.08亿元;对应实现年内利润分别约为3.5亿元、4.1亿元、-8.64亿元、3.55亿元。

      在招股文件中,英发睿能表示,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P型PERC电池片及N型TOPCon电池片。其中,公司于2023年8月开始生产N型TOPCon电池片,于报告期内进行了从P型PERC电池片向N型TOPCon电池片的战略转型。从数据来看,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4月,公司N型TOPCon电池片收入占比分别为0%、7.1%、81.2%、95.5%;P型PERC电池片收入占比分别为96.9%、91.9%、13.8%、0%。

      在P型向N型转变的行业趋势中,英发睿能战略转型也为公司经营带来显著成效,公司毛利率于2025年1—4月迎来显著回升。

      资料显示,2022—2024年,英发睿能毛利率分别为11.9%、8.8%、-7.4%,逐年走低;不过,进入今年1—4月,公司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1%大幅上涨至23.8%。对此,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表示,主要由于N型TOPCon电池片的毛利增加。

      从资产负债率方面看,经计算,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4月,英发睿能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55.1%、56.21%、68.37%、64.8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选择冲击港股上市背后,英发睿能的海外收入占比正在不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收入分别约为1.83亿元、3.42亿元、4.68亿元、5.9亿元,占比分别约为3.2%、3.3%、10.7%、24.5%。

      与隆基合作密切

      身为光伏电池片企业,英发睿能近年来也在着手布局新一代N型xBC电池片技术路线日,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宜宾高新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年产16GWHPBC电池片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加强光伏产业领域合作,在HPBC电池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广泛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将于2025年建设完成首期6GW产能。

      今年2月,英发睿能与五粮液集团、隆基绿能合作成立了英发德睿。股权关系显示,英发德睿背后股东有英发德耀、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0.1%、20.01%、19.9%、9.99%。

      穿透股权关系,英发德耀背后大股东系英发睿能;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背后大股东则是五粮液集团、隆基绿能。针对新成立公司情况,英发睿能相关负责人曾于今年2月20日对xBC技术与隆基绿能等巨头深度绑定,有望成为下一代差异化高地。但2025年行业总产能不足10GW,存在技术壁垒和客户验证周期,短期仍以高端分布式市场为主。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向港股IPO发起冲击前,英发睿能曾有过谋求A股上市的经历。公司曾于2022年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不过在经历五期上市辅导后,公司冲击A股最终未果。

      控制权方面,截至最新,张发玉家族合计控制公司股东会约49.1%的投票权。

      针对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