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外卖“烧钱”没有赢家

    时间:2025-08-29 00:09:58 阅读:

      血脉偾张的竞争,最终反馈到血淋淋的财务报表上。京东、美团相继披露二季度财报,美团经调整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下滑89%;京东归属股东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滑50.8%。

      巨额补贴为主要特征的外卖大战,给企业带来数十亿乃至百亿级别的利润下滑,业内早有预料,答案揭晓依然触目惊心。有些成本支出契合产业生态,比如骑手社保权益、商家佣金减免。但更多的补贴和花销,大抵归类在平台非理性竞争策略。

      补贴是平台竞争的显学,历史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在对手倒下之前,烧钱策略没有赢家。二季度利润不佳,持续受非理性竞争的影响,美团预计核心本地商业三季度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亏损。

      从市场感知来看,在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以及各大平台表态的当下,外卖大战里那些夸张的零元购越来越少,裹挟商家以壮声势的手段逐渐消失,但美团、京东、阿里都不会停下在即时零售圈地的步伐。

      圈地,意味着真金白银甚至不计成本的投入。

      过往数年,互联网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是认知主旋律。主流平台拥有了数亿用户,并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细分市场护城河。互联网人口规模的红利被描述为不再重要,单个用户收益、投入产出比、利润率是每个大平台心里的小九九——这几乎是存量用户时代的必然。

      但在即时零售市场,巨头们似乎找到了规模效应的第二春,也就找到了烧钱模式熟悉的感觉,从京东闪击外卖开始,与美团、淘宝闪购捉对厮[*]。

      财报失血是一个层面,亢奋的平台、爆炸的单量、激动的消费者、左右为难的商家……多重情绪杂糅的外卖大战,不能沦为一地鸡毛。

      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强调的,平台自我承诺保证的,恰恰是烧钱双刃剑自伤其身的那一面。零元购狂欢中,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参加补贴,掠夺了商家自主定价权,搅乱了商家平衡堂食和外卖的正常经营策略;当平台吹响冲锋号的时候,一线骑手的权益保障,都是无稽之谈。

      长远看,外卖只是即时零售更大战场的一个引信。烧钱过度竞争的行为并未产生模式创新,也未给行业带来增量价值。这种饮鸩止渴短期内拼到手软,但根本上扰乱了行业价格体系,给商家、消费者、骑手带来的体验不可持续。

      说到底,几十上百亿利润的消失,平台可以拆东补西,还有容错空间。但平台捆绑的商家和骑手个体没有等同的抗压能力。超低价一旦改变消费习惯和认知,补贴减少后往往客单价、订单量双降,小微商业个体很难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外卖大战还会继续,但理性和创新的东西应该多一些。

      评论员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