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国信证券:反内卷,更要买高门槛资产

    时间:2025-08-23 23:36:15 阅读:

      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展望未来,相比于“反内卷”中短期困境反转的机会,更要关注不存在内卷的投资机会,聚焦在三个“高门槛、高壁垒”的方向:其一是“筑高墙”、天然规避内卷的垄断壁垒型行业,如公共事业和稀土等板块;其二是“广积粮”,依靠产品的排他性创造优势赛道、出海创收的优势行业,多集中在硬科技领域;其三关注AI对繁琐重复性工作的替代加速部分行业“反内卷”出清速度。上述三类高门槛资产在反内卷阶段主题下可以攻守轮动,兼具安全性和进攻性,蕴含着穿越周期的成长潜力,能够实现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配置。

      当前市场热议的“反内卷”行情,本质上是困境反转的阶段性博弈,其演进路径呈现出清晰的四阶段特征,即β与α的交替表现。目前,市场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投资逻辑正从普适性的行业供需格局改善预期,转向更具深度的、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即寻找那些通过自律实现产能出清或凭借差异化竞争构筑护城河的优质企业。与其在中短期的“反内卷”主题中博弈困境反转,更具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应将目光投向那些天然具备“高门槛、高壁垒”,从而能够免疫于“内卷”的领域。国信证券识别出三大值得长期布局的核心主线:

      “反内卷”的中短期演绎:从β到α的四阶段轮动

      “反内卷”行情作为当前市场的一条重要投资线索,其完整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紧密衔接又各有侧重的阶段,呈现出β行情与α行情交替主导的鲜明特征。

      尽管“反内卷”行情在2025年以来才受到广泛关注,但相关行业基本面的改善和政策的积极引导实际上早已启动。以7月份涨幅居前的钢铁和建材行业为例,其基本面拐点往往先于市场行情的爆发,这表明当前的市场表现更多地体现为情绪的发酵。观察这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集中度可以发现,在2015年之后,它们经历了一轮由竞争驱动的扩张过程,而在2023-2024年间,行业集中度略有收敛和好转,这与A股非金融企业整体资本开支增速见顶回落的时间点大致吻合。这进一步印证了,在“反内卷”的背景下,行业内部的结构性优化和企业层面的自律行为,是推动基本面改善的关键因素。

      按照当前资本周期的定位,处于“赚钱不花钱、适度有竞争”的周期推荐阶段二级行业,包括动物保健、元件、通信服务、广告营销、电视广播、航运港口、物流、铁路公路等行业,这些行业共通特征是处在高度竞争后相对成熟出清的生命周期阶段。

      长期主线:聚焦天然高壁垒行业,构建穿越周期投资组合

      相比于短线博弈“反内卷”主题下的困境反转机会,我们更强调中长期持有那些天然具备进入壁垒的行业和公司,以实现更稳健、更高胜率的投资回报。“反内卷”策略固然能在短期内捕捉到供需失衡、价格低迷行业的回暖机遇,但其本质仍是困境反转逻辑。国信证券认为,与其在过度竞争的红海中挣扎,不如将目光投向那些拥有“筑高墙”能力的行业,它们能够有效抵御市场内卷,提供长期价值。历史数据显示,2020-2021年曾风光无限的新兴产业和部分上游板块,在2022年之后经历了高位回落,近期才显现出底部反转的迹象。而同期,以资源品为代表的垄断型行业,其行情持续性从2021年一直延续到2024年上半年,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确定性。这充分说明,从长期胜率的角度考量,“筑高墙”的投资策略显著优于单纯的“反内卷”困境反转。如:1)公共事业板块:这类行业通常拥有政府特许经营权,形成天然的政策护城河,同时提供稳定的股息回报,为投资者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其现金流稳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是典型的防御性资产。2)战略性稀有资源:在全球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因其不可替代性和国家战略储备属性,成为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抓手。近年来,中国稀土开采量占全球比例的回升,以及在出口增速放缓背景下价格的逆势回暖,进一步凸显了其战略安全价值和稀缺性溢价。

      穿越“反内卷”板块的阶段性行情,天然高壁垒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核心要素的支撑下: 1)牌照壁垒:需要政府特许经营许可,如金融、电信、军工、医药等特定领域。2)资源壁垒:拥有稀缺的自然资源或关键技术资源,如采掘、石油石化等。 3)网络效应壁垒:具备重资产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网络效应,如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板块。穿越反内卷板块的困境发展中期行情,天然高壁垒行业集中在“牌照+资源+网络”三类:这些行业的共同特征是准入门槛极高,一旦获批或形成规模,便具备排他性的定价权和稳定的现金流。长期来看,优先选择已获得牌照、资源禀赋突出、具备区域或网络独占优势的行业龙头,以享受其长期护城河带来的溢价。同时也需警惕政策松动、技术替代或需求见顶可能带来的估值回撤风险。这类受到政策呵护的板块,往往对应着高股息资产,即使面临资本利得损失,其幅度也相对可控,提供了良好的安全边际。

      “出海破圈”:全球化布局下的“反内卷”新路径

      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那些能够成功“出海破圈”、打破海外垄断,甚至实现技术反向输出的企业,正成为独立于国内过度竞争的“天然反内卷”板块。国信证券从全球利基型产品不可替代性、全球产业链完备性不可替代性、全球创新能力不可替代性三个维度,筛选出具备强大全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那些在三类不可替代性程度均排名前25%的行业,包括通用计算机设备、电子化学品、分立器件和机床设备,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DeepSeek时刻”是2025年以来A股市场的一个热词,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相关行业在技术上实现对海外发达市场的赶超,同时凭借成本控制优势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从而实现“弯道超车”的现象。今年以来,大模型、军工、创新药和基建等领域已相继出现“DeepSeek时刻”行情,预示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

      AI赋能:加速行业“反内卷”进程的颠覆性力量

      除了天然壁垒和出海破圈,人工智能的崛起正成为打破“内卷”的第三个关键维度。AI技术通过节约人力工时和替代繁琐重复性劳动,显著加速了部分行业的“反内卷”进程,即推动了市场出清和效率提升。微软在2025年曾对各行业受AI冲击被取代的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

      1)不易被AI取代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那些高度依赖创造性思维、复杂人际交往技巧和情感理解的工作,例如图书馆人员、作家等。教育工作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涉及情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作家的创作则需要独特的创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些是AI短期内难以模仿和超越的。2)易被AI取代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具有较多可重复性、流程固定特点的工作,例如口译员和笔译员。尽管这类岗位曾被认为专业性较强,但AI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持续进步,使其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文本,并通过学习优化翻译质量,在标准化翻译场景下展现出强大能力。这意味着,AI的广泛应用将重塑各行业的劳动力结构和竞争格局。从职业推广到产业,能够率先拥抱AI、利用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将在“反内卷”的浪潮中占据先机,加速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源自:智通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