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转型路上的信托行业:“新三分类”加码慈善信托,ESG助力

    时间:2025-09-08 22:52:36 阅读:

      随着信托新三分类的全面实施,信托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慈善信托成为信托机构回归本源的重要业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24年9月5日正式实施,距今已有一整年。《慈善法》新增了关于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的条款,也为后续公益慈善信托相关规定的出台提供了指引。

      9月8日,
     

      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ESG与新三分类同频

      就在两个月前的7月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披露指南,提出信托机构可根据指南披露公司ESG信息。而透过信托机构发布的ESG报告,也能看到相关公司在慈善信托方面的最新成绩。

      例如,9月5日,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合计有16.68万亿元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支持实体经济部门,占资金信托规模的75%。2024年,五矿信托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规模超过6955万元。截至目前,五矿信托累计成立慈善信托81单,总规模2.2亿元。

      同时,《ESG报告》指出,ESG理念下的信托产品,不再仅仅以风险调整收益为核心,更强调服务目标的社会价值与环境贡献,是金融资源配置与信义义务制度相融的集中体现。

      在《ESG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闫建东指出,对于正处转型攻坚期的信托业而言,践行ESG理念既是落实监管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托业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将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深度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环节。

      信托新三分类的要求下,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方面不断加码。当前,布局慈善信托成为从业机构响应政策导向、获取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在转型过程中,不少信托机构也将慈善信托、绿色信托等纳入业务范畴,这与ESG也有契合。

      谈及信托业与ESG理念的适配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终身名誉所长贺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长期主义高度契合,信托制度的长期存续性与ESG所关注的长远价值、代际公平的理念不谋而合;二是风控基因一脉相承,信托严谨的尽职调查传统,可以系统性地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风控流程;三是业务模式灵活多元,信托独特的制度设计使其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告诉规模近50亿元

      公益慈善信托重构商业模式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厘清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信托公司应当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这便是业内常提起的新三分类。

      新三分类自2023年6月1日正式落地,并设置了3年过渡期。而新三分类的实施,也被业内普遍认作是中国信托行业进入转型阶段的标志。在新三分类要求下,信托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对以非标融资为主的传统业务依赖,并积极向标品、普惠、慈善等业务转型。

      事实上,新三分类明确将公益慈善信托作为信托机构发力的一大方向后,慈善信托领域的顶层设计也在逐步完善。新《慈善法》新增了关于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的条款,为后续相关部门制定税收优惠支持提供了法律依据,激励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积极参与慈善活动。2024年末至2025年初,《关于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新规陆续出台,为慈善信托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思路。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早前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2024年公益慈善信托蓬勃发展,全国共有539单慈善信托备案,超过往年。截至2024年末,公益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为49.65亿元。而新设公益慈善信托关注的重点是教育、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

      慈善信托规模整体上涨的背后,是行业机构的创新实践。通过信托机构披露的ESG报告来看,信托公司正在不断推出多种创新模式,积极拓展服务场景和服务对象。例如在慈善信托方面,通过成立慈善信托专项部门、设立企业基金会等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不仅丰富了财产喻智表示,新三分类将公益慈善信托明确列为三大业务方向之一,监管层明确要求信托公司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事业。公益慈善信托的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头部机构的慈善信托项目已经逐渐开始规模化运作。发展公益慈善信托既是信托业响应政策、回归本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重构商业模式、提升社会价值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