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国产替代浪潮中的隐形冠军①|时代的“寒王”

    时间:2025-08-28 01:10:54 阅读:

      为例,2025年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云厂商对AI基础设施的加码,直接扩大了AI芯片需求;其二,客户出于关税不确定性与数据安全考量,加速芯片平台多样化布局,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而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与DeepSeek等模型的适配能力,恰好契合这一需求;其三,公司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既推动芯片技术迭代,也为更高AI芯片出货量奠定基础——高盛因此将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9%、28%、29%,以反映出货量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量。

      等互联网大厂受到广泛测试和量产落地。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在运营商、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取得项目落地进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来自美国芯片政策的影响,则意外加速了国产替代的红利窗口期: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而寒武纪恰好是这场替代潮中最成熟的选择之一,其产品无需依赖海外架构或工具,既能满足自主可控的政策要求,也能为客户规避供应链风险。这种稀缺性让寒武纪在国产AI芯片赛道中形成了护城河。

      一系列需求链中,寒武纪的关键定位被反复凸显。而从趋势上看,时代红利的深度与广度还在持续拓展。从深度看,AI技术正从文本、图像向多模态、具身智能演进,新场景将催生新的算力需求,而从广度看,AI在千行百业的渗透也才刚刚开始,诸多场景的算力需求将逐步释放,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可以说,寒武纪的红利时代,是时代趋势与自身能力共振的结果:AI算力的爆发提供了需求红利,国产替代的加速提供了政策红利,而自研架构与生态则让它具备了承接红利的能力,并最终化作从技术适配到盈利落地的业绩动能持续转化。

      对资本市场而言,后市既要看这一转化动能能否延续以支撑业绩向好,更可以期待其能否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企业成长、加固中国算力底座。

      毕竟,当下风头无两的寒王,或许也只是国产算力突围的开端。

      03.无限风光在险峰

      身处寒武纪当下的王座时刻,亦有分析人士向从客户结构来看,大客户依赖的隐忧已在财务数据中直观显现:根据半年报披露,寒武纪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前五名中,第一名占比达42.5%,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超八成,客户集中度过高的特征显著。

      尽管当前互联网大厂、运营商及金融机构的AI算力需求支撑了业绩爆发,但长期来看,若核心客户因战略调整、行业周期波动降低算力投入,或与竞争对手达成深度合作,将直接影响寒武纪的订单稳定性。此外,大客户在议价能力上的优势,也可能对寒武纪未来的毛利率水平形成压制,半年报中提及的毛利率波动风险,在客户集中背景下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尽管财报表现优秀,股价亦随之一路狂飙,但其估值争议从未停歇。寒武纪市盈率一再冲上高,远超同类芯片公司。

      高市盈率背后的泡沫隐忧同样尚未完全消散。尽管机构普遍给出乐观预测,但需注意的是这种期待值是建立在营收和净利的高增长假设之上,若未来AI算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大模型落地放缓,或公司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技术演进而导致业绩增速下滑甚至停滞,高估值的寒王必然面临相当程度的回调压力。

      芯片产业无疑是长坡厚雪,但在中途的多重挑战仍需寒武纪持续突破。当下行业竞争白热化,全球AI芯片领域头部格局中海外龙头仍占优势,同时国内多家初创企业与集成电路龙头也在发力AI芯片赛道,寒武纪需持续维持技术领先性才能巩固市场地位,而AI技术迭代速度较为快速,若研发滞后则现有产品可能快速面临淘汰风险,倘若研发开支进一步增加的同时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商业订单,也将对盈利稳定性形成压力。

      郭涛向市场上,投资者和客户最在意的,除了眼前一份漂亮的半年报,还有诸多长期问题。

      比如,未来三到五年能否持续交付、盈利能否延续而不是昙花一现、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云计算与大模型的核心场景、软件生态能否补齐并构建闭环。只有不断兑现这些承诺,阶段性的爆发才能转化为长期护城河。

      自身的努力叠加时代的红利,成就了昨天和今天的寒王,但登高之后更需防重跌,多重因素共同构成长期发展的险峰仍需警惕,需持续兑现外界预期。

      否则,短暂的估值狂欢将难以支撑长期的价值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