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开北京首店 阿嬷手作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时间:2025-09-08 05:43:43 阅读:

      本周末,网红茶饮品牌阿嬷手作在三里屯商圈开出北京首店。试营业首日下午时段,阿嬷手作门店待制作订单达近400杯,需等待近2小时,如此火爆的场景也引来黄牛代购,代下单服务溢价率达30%—50%。北京首店的开业只是开始,阿嬷手作还即将在华贸商圈开出全国首家院落概念店,不难看出其拓展的野心,而在品牌发展的路上,冒充代理加盟及山寨品牌分流都是阿嬷手作需要面临的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阿嬷手作进京表现较为火爆,但网红品牌大多昙花一现,如何将短期流量转为长期流量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试运营热度“爆表”

      作为茶饮行业“慢哲学”的代表,阿嬷手作北京首店试运营首日即引发市场强烈反响。北京首店店内空间设计延续品牌一贯的“手作工坊”风格,开放式厨房营造出“祖母的厨房”的氛围,门店配备的工作人员约60人。产品方面,阿嬷手作北京首店除打·米麻薯、老椰清补凉、斯里兰卡奶茶等招牌产品外,还特别推出城市限定产品——好喝“豆汁儿”。在价格方面,该店一杯饮品定价均超20元,与其他一线城市门店基本持平,相较于广西地区,个别产品价格略高2—3元。

      试营业首日,在此背景下,围绕阿嬷手作的“代购生意”迅速崛起,代下单服务溢价率达30%—50%。从排队的场面来看,阿嬷手作北京首店无疑备受关注,许多消费者表示终于有机会品尝到这个期待已久的品牌。但在热度背后,也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例如,不仅下单形式仅支持小程序且受制作队列限制,取餐时间过长也成为一大痛点,有消费者反映,有的产品迟迟未能取餐的原因为原料还在制作中。实际上,从定价来说,阿嬷手作的定价相较于当前茶饮市场并不低,消费者对阿嬷手作的价值感知也呈现明显分化。消费者对于阿嬷手作北京首店的正面评价集中于产品品质,如“米麻薯的Q弹口感”“真材实料的原料使用”等;负面反馈则聚焦于服务效率、出餐等待时间过长以及定价。例如,限定产品豆汁售价27元/杯,该价格目前在社交平台也引发热议。

      关于开设北京市场首店与品牌的未来发展规划,曾陷商标争夺战

      位于三里屯的北京首店仅是开始,阿嬷手作对于北京市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尤其在选址上,该品牌瞄准的均为热门商圈。然而,在持续扩张中,阿嬷手作还需面临仿冒者及商标纠纷的问题。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网红品牌被山寨,是“流量溢价”与“认知滞后”共同作用的结果。茶饮行业的门槛极低,一旦某个品牌通过地域原料、手作场景或情绪价值把“一杯奶茶”做成社交货币,山寨者只需门头、包装、菜单就能截流。对于阿嬷手作而言,还需通过供应链、场景以及优化盈利模型等方面提高品牌护城河。

      留住“流量”避免同质化

      推出北京限定产品,筹备首家院落概念店,不难看出阿嬷手作对于北京市场的期待。然而,在茶饮市场内卷极为严重的背景下,阿嬷手作并未加入价格战,且在门店扩张节奏和形式上仍保留品牌的风格,模式较重,如何在人力、房租等成本较高的北京市场优化盈利模型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网红品牌起先备受追捧,其后不乏大规模闭店和退出市场的选手。阿嬷手作进京初期虽然表现不错,但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山寨品牌对其存在影响,阿嬷手作想维持住初期的长红并非易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阿嬷手作的网红属性自带流量,初期能吸引好奇尝鲜的消费者,选址上也能精准触达年轻客群。但北京茶饮市场竞争白热化,已有不少全国性品牌占据份额,消费者也有较多选择,同时山寨品牌分流了一部分客流,在布局北京市场时对阿嬷手作的品质、创新和体验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需避免热度消退后陷入同质化竞争。

      的确,虽然茶饮市场空间大,但竞争却越发激烈且已进入新阶段,行业同质化较为严重使得品牌不断寻找新增长点。2024—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空间逐渐饱和,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内卷程度加剧。除采取降价策略外,各企业还通过开拓品类、创新营销、品牌出海等多元手段寻求破局。再看北京市场,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早已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地方茶饮品牌不断进京拓展,深受山寨品牌侵权的初代网红品牌鹿角巷不久前重回北京市场,阿嬷手作此时进京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林先平认为,阿嬷手作若要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并将初期的流量转为长期流量,既需要深度结合京味文化,通过差异化产品保持新鲜感,同时也要坚守核心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并以独特的消费体验增强品牌记忆点,并优化线上点单和等待体验,减少因排队时间长导致的客户流失。同时,在会员体系上,阿嬷手作应通过会员体系积累忠实用户,借助社交媒体与用户互动强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另外,品牌需要与健康、品质消费趋势契合,通过透明化制作过程或原料溯源传递价值,并在不同商圈试点差异化门店模型,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快速迭代,避免因盲目导致的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