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人事变阵后期中答卷:规模盛宴之下增长质量步履蹒跚
时间:2025-09-07 13:23:56 阅读:
作为全国知名的火炉,嘉陵江畔的重庆、8月下旬仍是炙热之时。就在周末,身处该地的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数则公告,主要涉及该行半年度业绩的发布。
基础图表据悉,重庆银行期末总资产为9833.6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01%,已接近万亿元大关,而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速7%,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速5.39%。
银行资产的投入最终是为了产出和业绩。尽管均实现了增长,但在资产高增长的映衬之下,重庆银行营收、利润的增速还是相形见绌。而这背后,可能是该行始终未能提高的经营质效水平。
长期来看,总资产的高增长未必是可持续的,重庆银行如要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在外延式增长的同时、通过“向内求”而改善效能,应是早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机构之家查阅,同为A股上市城商行,已公布半年报的江阴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11.15%,营收、利润增速分别为10.45%和16.63%。而常熟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9.24%,营收、利润增速分别为10.1%和13.51%。上述两家行的利润增速均高于总资产增速,营业收入的增速也与总资产增速相近。
至于已公布半年度业绩快报的A股上市城商行,杭州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5.83%,营收、利润增速分别为3.89%和16.67%。青岛银行三者分别为7.69%、7.5%和16.05%,齐鲁银行三者分别为8.96%、5.76%和16.48%。
可见,目前多数A股上市城商行,至少利润增速高于总资产增速已是普遍现象。而重庆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22.01%,利润同比增速仅为5.39%,利润增速不但低于总资产增速、而且两者差额高达16.62个百分点。
故而,在表面的增长之下、重庆银行的业绩仍然隐忧明显。以往,追求外延式的增长、通过发展而解决覆盖一些“问题”是一种思路。但如今,在净息差日益缩小、银行经营挑战不断的情况下,提高经营效能更是一种普遍的追求。
再细究重庆银行的部分质效指标,该行半年报披露的净息差仅为1.39%、同比缩小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17%、同比优化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8.27%、同比微降1.3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93%、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
出现这种局面,或许与重庆银行此前的发展思路不无关系。
去年9月,该行董事长杨秀明一项关于人事的说法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即半年时间该行“一线营销人员占比较年初提升近20%”。重庆银行聚焦营销条线的提升并没有错,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转型”仍然需要保持合理性、兼顾多方的平衡。
如果“运营操作”人员都改为“业务发展”岗,那么原有的运营工作谁来做?不解决这个问题,换汤不换药、最多是给原“运营操作”人员多压了营销担子。不均衡的发展,最终未必能带来效益的提高。
在这种有失均衡的大营销下,6月末重庆银行贷款总额确实达到了4986.45亿元、同比增速19.57%,存款总额达到5290.26亿元、同比增速20.3%。但与之相伴的不但是营业收入仅为7%、归母净利润仅为5.39%的增速,同时净息差也降至1.39%,而在2024年末该行的净息差曾在42家A股上市行中排名落后。
或许嘉陵江畔的码头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重庆人的性格。凡是去过山城的人,在大快朵颐、享受火锅串串的同时,也会感于重庆人的热情豪爽,哪怕是当地的女生,往往也落落大方、不逊于男儿郎。
银行业是一个“精细化”要求较高的行业,但重庆银行在此方向也仍有提升的空间。
这不但体现在前述的营销思路,也体现在重庆银行最近一轮的高管轮替之中。一家银行高管的轮替更新确实有周期性、但也需要保持稳定性,新旧并存、各年龄段梯次合理。
在重庆银行董事长杨秀明在2024年3月获批后,该行的经营高管大调整在年底开启。自从去年11月以来,该行除行长高嵩、其余人员均彻底“换血”。其中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侯曦蒙、副行长李聪、已由副行长转任党委副书记的张松均在11月获批,副行长颜小川、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伟列在12月获批,副行长张宗培在今年5月获批。
基础图表除行长高嵩,其余6位副行长、党委副书记级别均为新任,这种幅度的调整在业界还是较为少见。
故而,表面来看当前的重庆银行是营收、利润远不及总资产增速的问题,实则是该行经营治理的思路需要更为审慎、均衡。
作为位处西部节点城市的地方城商行,重庆银行的外部发展环境毋庸置疑。但在具备较为稀缺的区位优势之时,如何抓好经营治理就是问题的重点。作为以成都、重庆这一西部“双子座”命名的城商行,2024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1.25万元、全年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而重庆银行总资产8566.42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51.17亿元,重庆银行能否又快又好地加快步伐,我们拭目以待。
源自:机构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