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赛道激战正酣,泸州老窖领跑百亿市场
时间:2025-08-06 22:38:58 阅读:
全文共2761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25年白酒市场最汹涌的浪潮,无疑是低度化革命。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200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570亿元,并预计在2025年突破742亿元关口,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在健康理念普及与年轻消费群体崛起的双重驱动下,一场由技术革新、场景迭代与消费代际更迭共同推动的行业变局已然成型。
然而,低度化绝非简单的降度操作。行业长期被“降度即降质”的魔咒所困:酱香型白酒降度后酸涩感凸显,清香型白酒降度后则酒体更显单薄寡淡。当众多品牌仍在浪潮中艰难摸索时,泸州老窖旗下以38度国窖1573为代表的低度酒却以破百亿级之姿,率先破局。其“低而不淡”的品质密码,既深植于泸州老窖作为“浓香鼻祖”的技艺沉淀,更折射出中国白酒在消费升级下的价值重构路径。
白酒降度绝非简单加水稀释的技术活。在过往半个世纪以来的低度化探索中,行业曾遭遇三大技术魔咒:降度后酒体浑浊、风味寡淡、储存易水解。这些难题曾让低度白酒在20世纪80年代前仅占行业1%的份额。
不同香型白酒在低度化道路上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酱香型采用高温制曲、堆积发酵,降度后易出现酸涩感;清香型工艺清蒸清烧,风味物质相对单一,降度后更显寡淡。而浓香型的“泥窖生香”特性,使其在低度化中独树一帜。
其中,浓香型白酒代表泸州老窖对低度酒的探索,可追溯至行业蛮荒年代。为了突破技术难题,泸州老窖酒厂自主研发“吸附过滤”技术。吸附就是固体或液体表面对气体或溶质的吸着现象,白酒的过滤就是对白酒易浑浊的成分进行选择性物理吸附和拦截。这不仅解决了酒体浑浊问题,更通过对风味物质的精准保留,缓解了降度后的寡淡感。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上个世纪,泸州老窖坚持研发了20多年,还在这一时期同步举办酿酒技术技术培训班,向全国各地培育、输送酿酒骨干。这种技术共享的举措为低度白酒之后的全面繁荣埋下了伏笔。
1987年,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明确了中国酒业要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无数酒企加入到低度研发队伍中。
两年后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低度酒参选数量由上届的8个猛增到128个,评出的17种国家名酒中,有15种包含了降度及低度白酒。泸州老窖的低度酒蝉联了“中国名酒”称号,并在之后牵头制定了低度酒的国家标准。
2001年,国窖1573成为行业首款独立的高端白酒品牌,38度国窖1573也随之诞生。凭借活态双国宝酿造的原酒品质和行业领先的降度技术,38度国窖1573做到了“降度不降格”,低而不淡,入口柔和,醒酒快,轻负担,更尽兴,成为销量最大的低度白酒大单品。
低度白酒的酿造,降度只是起点,能否做到“低而不淡”才是品质的分水岭。中国酿酒大师、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张宿义曾一针见血指出:“低度酒是原酒质量的试金石。”
而泸州老窖原酒品质的核心支撑,来自于其持续酿造上百年的活态窖池。地处北纬28°黄金酿酒带的泸州,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微生物繁衍提供了天然温床,是“泥窖生香”工艺的起源地。泸州老窖现有连续使用百年以上的老窖池上千口,占行业老窖池总量的90%以上,现存明代窖池已连续使用了452年。泸州老窖曾针对不同窖龄的窖泥微生物做过研究,老窖池的菌群总数是新窖池的3.1倍,是中龄窖的2.6倍。目前,泸州老窖百年老窖池中能够提取检测和认识的微生物多达3000余种,且每天仍在繁衍生息、酿造生香。
在这上千种微生物中,厌氧芽孢杆菌是老窖窖泥中的优势微生物群落。正是这些厌氧菌,影响着酒醅的发酵和出酒品质。窖池越老,有益微生物就越多,酒醅发酵产酒的酒质就越好。
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曾指出,百年以上的老窖池,窖池中的酿酒微生物经过长期驯化富集,酿出的酒体窖香、粮香、陈香等复合香气饱满浓郁,主体香突出,从而在降度之后依然能保持“低而不淡”。
在优质原酒的基础之上,加上精心的勾调技艺才能成就优质的低度浓香。
在勾调环节,泸州老窖则毫不吝啬“液体黄金”调味酒和年份酒的使用,正是这点睛之笔,赋予了白酒以灵魂,让酒体风味更加醇厚、立体,做到“降度不降味”“低度不低质”,充分为实现“低而不淡”的口感筑牢基础。
近年来,伴随消费主力向年轻群体迁移,白酒的消费偏好正经历深刻变革。“轻饮”、“微醺”、“尽兴不醉”渐成主流需求,低度酒市场应势崛起,成为酒企竞相布局的战略新高地。
作为泸州老窖低度化战略的核心引擎,38度国窖1573近年来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2024年国窖1573品牌销售额突破200亿,其中38度单品占比50%,或成为白酒行业百亿级低度高端大单品!在河北,它独占泸州老窖80%份额;山东、江苏、浙北市场更是每10瓶国窖1573就有8瓶是38度!
“相比于市场上的其他低度白酒,低度国窖1573风味饱满,回甘悠长,饮后舒适。让消费者获得了风味与健康的‘既要’‘还要’的快乐。”一位来自河北的酒友评价道。
河北、山东等市场的成功仅是缩影。在2024年泸州老窖股东大会中,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表示:“38度国窖1573的飞速发展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
泸州老窖的“低度突围”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浓香鼻祖”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见与战略定力。当市场仍沉湎于高度酒的“烈度崇拜”之时,泸州老窖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前瞻性地研判到“饮酒舒适性”的未来价值,率先投入低度白酒核心技术的系统性攻关。此举不仅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更依托浓香型的天然工艺特质,精准找到了风味饱满度与饮用舒适性的最优平衡点。
“年轻人不是不饮酒,而是饮酒需求发生了变化。”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如此剖析:“85后、90后及年轻女性已成为最具潜力的酒类消费人群,他们更青睐小型聚会、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
当国窖1573以“冰饮白酒”重塑传统饮用规则,年轻人举杯加冰的瞬间,不仅象征着消费场景的创新升级,更折射出品牌“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战略正系统性重构高端白酒的想象空间。从产品研发、用户培育到场景塑造,国窖1573已构建起一套契合当代消费群体的高端品牌体系。
当下,白酒行业的“低度之争”已全面开启,而国窖1573凭借先发优势构筑起核心竞争壁垒。在这一推崇品质、关注体验、追求舒适度的时代,低度化赛道的赢家注定属于具备坚实品质基础、强大技术储备与清晰战略远见的引领者,而非盲目跟随者。
今年6月27日,在年度股东大会现场,泸州老窖宣布“28度国窖1573已研发完成,将适时投放市场”。泸州老窖已将白酒度数拓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即将迎来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当低度化从趋势演变为既定常态,国窖1573的实践启示更为明晰:唯有将核心技术沉淀、将消费洞察与长周期市场培育深度融合,才能在白酒行业的变局中赢得可持续的“时间红利”。这场关乎低度的战略革命,或许正揭开新的序幕。
图 片丨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