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补”倒计时!多家银行抢先“预热”消费贷产品
时间:2025-08-26 23:13:02 阅读:
伴随着政策落地时间临近,多家银行也在紧锣密鼓推进系统改造升级:一方面通过商户MCC码精准识别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明确贷款资金使用要求,需先转入本人名下本行借记卡,再通过该卡完成消费,否则将无法享受贴息,以此构建政策落实与风险防控的闭环。
多家银行预热推广消费贷产品
消费贷款贴息金融国补进入倒计时,8月26日,近日,邮储银行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客户相关政策,9月1日起支用邮享贷消费,最高可按1%年贴息比例享3000元国家财政贴息,在宣传政策的同时,该行还附上了产品链接,方便金融消费者查询产品详情。
从邮储银行提供的产品链接中,无独有偶,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近日发布了消费贷款工行办国家贴息更划算的宣传内容,重点预热总行推出的个人消费贷产品融e借。融e借同样具有额度高的特点,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在享受财政贴息前,年化利率为3%。对于融e借的额度判定标准,工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也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会根据客户的综合资质来判定最终的贷款额度,比如客户是否为事业单位员工、是否为优质客户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额度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优质客户可以拿到较高的额度。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客户经理发布了相关的宣传海报。海报中提到,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使用个人消费贷款消费最高享3000元财政贴息。该行推出建易贷、快贷、房易贷、养易贷等产品,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七年,年化利率3%起,30万元以内可全线上办理。系统改造升级进行时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重磅出台。两项政策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借款人的操作负担,政策在设计贴息流程时,始终遵循简化原则。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面,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政策落地后,多家金融机构表态积极推进细则落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均表示,将于9月1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随着9月1日关键时间节点临近,银行系统的改造升级进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8月25日,在平安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行长助理王军指出,在监管提出贴息政策之后,平安银行也做好了承接规划、产品优化和组织推动;已经对分行做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操作的培训,进一步细化客户办理流程的指南和问题解答。在8月底,各种政策和相关办法也会陆续实现。
浙商银行在接受一家国有大行的个贷经理介绍:银行系统将通过商户MCC码来识别贷款资金的用途。自9月1日系统升级后,如果消费对象属于相关部门规定范围内的商户,系统会自动识别为合规消费,并计算相应的贴息。
该个贷经理还表示:我行目前正在升级系统。客户必须先将贷款资金从我行的贷款账户提现至本人名下的我行借记卡,再通过这张借记卡进行消费,系统才能有效追踪资金流向,并识别为消费用途。一旦客户将资金转入其他账户或进行跨行转账,系统将无法追踪,也就无法享受贴息政策。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按照现在的系统改造时间推进,预计9月初上线。正常情况下,客户需要将贷款资金放入贷款银行的借记卡中,用这张卡进行装修、买家电等领域的消费,只要有消费记录,银行能识别到贷款用于这些合规领域,就可以计算贷款金额及对应的贴息金额,如果客户把卡里的钱转走,银行则无法监测到这笔钱的使用情况。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此类举措是银行落实监管资金用途真实性管理要求的手段,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避免资金被用于非消费用途,从而确保资金用途合规,同时有效防范套利风险。
金融消费者应合规用款
多家银行针对消费贷贴息政策推出的资金管控举措,既是政策落地的配套动作,也是金融机构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对金融消费者而言,应该理性消费、将贷款用在合规且必要的消费领域,勿将贷款资金转入股市、楼市进行投资,或用于偿还其他债务等;在申请消费贷时,应直接通过银行官方渠道了解政策,主动向客户经理确认贴息条件、资金使用规则等关键信息,切勿依赖中介代办,避免陷入违规陷阱。
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贷款前需充分评估自身财务状况,避免盲目消费,高政扬建议,要根据自身还款能力,合理规划贷款金额与期限,防止过度负债。政策明确贴息仅适用于特定消费场景,需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规场景,同时留存消费凭证与相关交易记录,以备后续核查。贷款前还应核实贷款机构的资质与合法性,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或网点确认贴息政策,避免轻信社交平台或不明中介。建议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政策细节,详细掌握贴息范围、申请条件等信息,避免被中介误导。
农业银行此前在公告中表示,无论是个人消费贷款还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均严格禁止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欺诈行为,以及通过不法中介办理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违规业务。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规套取资金的,纳入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兴业银行也提到,为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防范不法分子以办理贷款贴息为由实施诈骗活动,切勿轻信该行官方渠道以外人员的电话和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