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反转 集邮行业亟待觅新路
时间:2025-08-20 09:08:23 阅读:
技术发展,人们通讯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邮票作为传统邮资凭证,使用价值已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集邮更多成为一种小众的、基于兴趣爱好的收藏活动。
破局之路
温铭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邮票实用价值几乎归零,其收藏属性也因缺乏社交属性和流动性,难以吸引Z世代。“孩子对我收藏的这些邮票不感兴趣,留着没用丢了可惜,真不知道是否该继续收藏下去。”
虽然市场遇冷,但徐成义、张一兵等邮票收藏爱好者对邮票收藏市场前景仍满怀期待。
“集邮产业不仅是一个商业产业,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中国的邮票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通过邮票上的图案、文字等,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成就。”徐成义表示。
业内人士也指出,邮票行业目前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让邮票文化“破圈”,通过跨界合作吸引年轻藏家;二是如何优化市场机制,减少炒作泡沫,让邮票回归“收藏+文化”的本质。否则,猴票的神话终将成为历史,邮票市场或将在代际更迭中逐渐边缘化。
近期,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渠道销售商,以拓宽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集邮文创产品。
张一兵表示,渠道开放是促进邮票市场发展的其中一步。此外,在营销渠道上要拥抱新媒体,通过短、直播等方式讲好邮票背后的文化故事。他还建议,在内容创作上要紧扣时代脉搏,比如结合元宇宙概念推出数字邮票;在价值定位上要弱化投机属性,强化其文化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邮票市场同样面临类似挑战。英国皇家邮学会最新报告显示,全球邮票收藏者平均年龄已达55岁。但一些国家通过创新模式取得突破,如日本将邮票与地方旅游结合推出“打卡集邮”,法国利用AR技术让邮票“动起来”,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拥有悠久文化历史,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邮票题材宝库。王岳表示,现在旅游打卡特别火热,邮票也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比如,在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景点设置专门的邮票销售点和集邮打卡点,游客可以购买与景点相关的邮票,加盖特色邮戳,收集成册作为旅游纪念”。
许意强认为,中国集邮市场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蕴含巨大机遇。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强文旅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借助政策支持,中国集邮市场有望实现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发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