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关税压力显现 本田净利腰斩

    时间:2025-08-07 01:25:16 阅读:

      8月6日,本田汽车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公司在该季度遭遇净利大幅下滑,全年经营利润预期也低于市场预估。财报显示,本田第一财季销售净额为5.34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2%;经营利润为2441.7亿日元,同比大幅减少49.6%;净利润更是锐减,为1966.7亿日元,同比减幅高达50.2%,近乎腰斩。

      本田表示,由于对关税影响的详细分析和对汇率前提的重新审视,预计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当期利润以及归属于母公司的当期利润将超过公司在今年5月公布的业绩预测。

      在全年业绩预期方面,本田预计2026财年全年经营利润为7000亿日元,虽较之前预计的5000亿日元有所上调,但远低于市场预估的8962.4亿日元。

      此外,该公司预计2026财年销售净额21.1万亿日元,此前预计20.3万亿日元,市场预估21.21万亿日元;预计全财年净利润4200亿日元,此前预计2500亿日元,市场预估5986亿日元。本田还预计2026财年全球集团零售销量为362万辆,与此前预测的数字持平。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本田业务广泛,涵盖汽车、摩托车、动力产品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由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变革,本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业绩承压。

      从此次财报来看,关税影响以及汇率波动是一季度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

      美国是本田汽车最大的市场,此前在北美市场的营收占比超过40%,2024年本田汽车在美国销售140万辆车,其中近40%是从日本出口过去的,关税的压力迫使生产回流美国,推高不少成本。

      在此背景下,本田营业利润已受到冲击,且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让其经营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则是非常无奈地表示,因为各国关税政策对自身业务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经常进行修订,因此很难制定前景。按照本田的判断,在接下来的财年里,关税会给本田的整车业务带来3000亿日元的损失,此外,整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预计会损失2200亿日元。

      本田并非个例。7月底,日产也公布了令人失望的2025年第一财季财报,当季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下滑9.72%;净亏损1157亿日元,已连续4个季度出现亏损。

      在5月的业绩问答会上,日产汽车还宣布进一步裁员约1.1万人,预计整体裁员规模将达到约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涵盖制造、销售、一般及行政管理和研发部门的直接、间接岗位与合同岗位。同时,日产计划关闭7个工厂,包括墨西哥工厂、阿根廷工厂、泰国工厂、印度工厂等。

      8月5日,另一家日本车企马自达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根据日本六大车商发布的5月在美销量数据,马自达销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8.6%至2.8937万辆,斯巴鲁减少10.4%至5.2292万辆,双双呈现两位数下滑。马自达甚至推迟了自己对于下一财年合并财报预期,计划到8月下旬才会发布。

      而在全球汽车企业的必争之地——中国市场,本田也面临困境。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本土品牌不断崛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本田市场份额因此受到挤压,对其营收和利润增长形成阻碍。

      根据本田公布的数据,6月在华销量为58596辆,同比下降15.2%。

      为应对挑战,本田需要加快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扭转局面。本田计划,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将达到100%,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的资源,大力推进电动化转型。而日产也已经推出了首款对标国内新势力的纯电车型——东风日产N7,上市当日订单就破万。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