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三伏贴的成分、备案与渠道三重迷

    时间:2025-08-06 03:32:28 阅读:

      进入8月,三伏天已行至中伏,作为“冬病夏治”核心疗法的三伏贴也迎来使用高峰。然而
     

      “球加胶布”卖出5万份

      淘宝众知堂旗舰店的商品页面上,三伏贴下方“药监认证”“医院同款”的标签格外醒目,下方进度条显示“已售5万+”。但翻遍整个详情页,从产品介绍到使用说明,始终找不到“成分”二字的踪迹,只有一张模糊的穴位图标注着“推荐贴敷位置”。

      北京某头部医疗器械营销人员李伟明告诉北京某三甲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斌告诉无中药成分的三伏贴却精准踩中了消费者“想养生又图方便”的心理,用低价和“医院同款”的噱头,让无数人在“贴了总比不贴好”的心态下为“无效”产品买单。

      物理刺激变身医疗功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众知堂旗舰店在宣传中擅自篡改产品的“预期用途”,将备案信息中的“物理刺激”偷换成“医疗功效”,让“械字号”产品摇身一变成为“能治病的三伏贴”。

      王斌直言,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类备案的器械,其宣称的作用必须是基于其物理结构/机制本身,且必须与备案一致。添加“治疗”一词,暗示了医疗效果,远超其备案的“压力刺激”作用,属于超范围宣称疗效。

      添加了“达到预防缓解病症的目的”,这直接宣称了该产品具有预防和缓解疾病的功能。对于仅靠物理压力刺激的一类器械,宣称这样的效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并且严重违反了医疗器械广告和标签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就擅自添加“中医”“治疗”“预防缓解病症”等问题,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告诉孙宇昊称,如果涉事宣传材料具有广告属性,则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的处罚。

      三伏贴销售乱象背后,是商家对“养生焦虑”的精准收割。随着“冬病夏治”理念普及,消费者对三伏贴的需求逐年上升,但多数人缺乏辨别能力。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用三伏贴的概念包装普通贴剂,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最终导致“无效”甚至“损伤”的后果。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今年6月发布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院内制剂应符合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将红外贴、磁疗贴等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作为三伏贴使用。但市场上,像“Q”系列这样的企业标准产品以及持有“械字号”备案的产品,堂而皇之地以三伏贴之名销售,其本质与传统三伏贴相去甚远。

      谁都能“非遗古法”

      早在201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但在淘宝平台,茵倩化妆品旗舰店主营各类洗护用品,却将三伏贴作为主推产品之一,通过“非遗古法炮制”的噱头,吸引消费者购买。其成分表列出肉桂、附子、吴茱萸、延胡索等十多种中药成分,客服人员直言“有治疗效果,风湿、关节痛都管用”,还强调“通过皮肤敏感测试,敏肌和儿童都能安心用”。

      孙宇昊告诉抖音“九芝堂茶叶旗舰店”的核心商品为养生茶饮,却同步售卖“穴位压力刺激贴”,并将其包装为三伏贴推荐给消费者。当王斌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