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背景下,哪些行业有望更快迎来产能出清?
时间:2025-08-04 20:26:09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近期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僵企业”处置,原则上在2020年底前完成已摸底确定并上报的钢铁、煤炭行业“僵企业”处置工作,同时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下,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限制高污染、低效率的煤炭、电力、钢铁等高碳排放行业产能,政策影响叠加行业自我调节,煤炭、钢铁等行业亏损占比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改革”,钢铁、煤炭等相关行业实现了一定的涨幅;2015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次日行情开始发酵,持续了13天左右,期间冶钢原料、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装修装饰等涨幅居前;2016年2月1日盘后,国务院发布煤炭和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次日相关行业开始上涨,持续至4月13日左右,期间装修装饰、水泥、非金属材料等自发出清行业涨幅居前,冶钢原料、煤炭开采等强政策行业也录得了较高涨幅,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玻璃纤维、煤炭开采、普钢、冶钢原料、焦炭等行业指数涨幅超15%。彼时钢铁、煤炭行业利润持续负增长,短期催化行情结束后,行业表现持续偏弱。2020年11月钢材、煤炭价格上涨,驱动行业超额收益回暖,2021年2月初钢材价格继续上涨,随后出炉1月工企盈利数据,验证钢铁、煤炭盈利转正,基本面回暖持续驱动行业超额收益提升,此轮行情持续至2021年5月。
电石现货价自年初以来下行11.5%。
2021年开始,电动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增速持续上行,2024年之后随着产能的充分扩张,多数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触顶回落。
⚫
⚫
⚫
综上,新兴战略产业的出清进程高度依赖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需求韧性。光伏行业因全链条过剩和技术路线清晰,低效产能出清最快;新能源汽车行业凭借需求增长和头部集中,结构性出清稳步推进;半导体行业则在高端替代驱动下,实现中低端过剩产能的有序退出。在反内卷背景下,这类产业的最终格局将是“技术领先者主导市场,低效产能加速出清”,形成与传统行业截然不同的供给侧优化路径。
在反内卷的产业调整浪潮中,高端制造业呈现出与传统行业截然不同的产能演化路径。这类行业凭借技术壁垒构建竞争护城河,同时在政策精准扶持下,产能优化更偏向“高端升级替代低端出清”的良性循环。与传统行业的全面过剩不同,高端制造业的产能矛盾主要体现为结构性错配——低技术含量的同质化产能面临淘汰压力,而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端产能则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政策引导下的资源集中与技术迭代驱动的市场筛选,共同加速了低效产能的出清进程。
稀土永磁行业尚未出现全面产能过剩,但细分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已显端倪。2024年磁材行业整体产能达50-60万吨,实际产量仅26万吨,开工率低至50%左右,其中低附加值的镧铈产品库存积压明显,而高性能钕铁硼磁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以上。这种分化源于下游需求的层级差异——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领域需求增速超30%,而传统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疲软。
航空装备行业供需关系持续改善,2024年国内大中型飞机利用率恢复至2019年水平,2025年1-5月民航客座率持续走高至84.6%,带动发动机维修、航电系统等高端部件需求增长。但受限于核心技术瓶颈,整机产能释放缓慢,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仍为负增长,反映出高端产能建设滞后于需求恢复,未来产能优化将聚焦于核心技术突破而非收缩。
综上,高端制造业的产能出清并非简单的规模收缩,而是在技术壁垒与政策扶持双重作用下的结构性优化。稀土永磁通过政策调控淘汰低端冶炼产能,工业机器人依靠技术升级挤出中小厂商,高端装备则在细分领域差异化调整。这种“保高端、清低端”的路径,既避免了传统行业去产能的阵痛,又为产业升级保留了核心动能,成为反内卷背景下产能优化的典范。
财务指标是识别行业产能出清进程的关键依据。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比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期与当前的财务数据,从经营能力、供给收缩及扩张能力三个维度捕捉行业的变化轨迹,进而判断哪些行业已具备快速出清的条件。
对比上一轮产能出清,供给端收缩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等传统行业,这一轮综合资本开支与在建工程增速以及固定资产周转率来看,预计行业较为分化,既包括基础化工、房地产、建筑材料等传统行业,也包括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新兴行业。
参考2015年的情况来看,典型供给侧改革的行业自由现金流普遍在2014年中期左右触底,后续随着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增速的放缓,企业现金流逐渐改善。本轮企业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基本在2024年三季度触底,后续随时企业扩张的放缓,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逐渐修复。
部分行业出现“杠杆与现金流背离”: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分位数超70%,但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分位数升至80%,显示头部企业通过优化库存和供应链管理改善了现金流,可能延缓全行业出清进程,这与2015年全行业“现金流坍塌”的情况明显不同。
综合以上分析,识别处于出清左侧、接近经营周期底部、供给端调整相对充分的行业,我们从盈利能力、供给收缩程度、产能扩张能力三个维度对行业进行筛选,具体细则如下:
。
按照以上筛选条件,可以发现,当前得分居前的行业则呈现多元化特征:从出清路径看,2015年行业依赖“行政去产能+需求刺激”,而当前更可能通过“市场自发淘汰+技术替代”实现优化: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挤压中小企业,如光伏设备行业CR10提升至85%,低效产能在价格战中加速退出。这种“市场化主导+政策辅助”的模式,或将使本轮出清更具持续性。重点关注得分较高的板块:1)上游资源品:焦炭、装修建材、玻纤、装修建材、化学原料、水泥、普钢等;2)中游制造业:光伏设备、电池、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电网设备等;3)下游消费服务:饮料乳品、食品加工、物流、化学制药、一般零售、家居用品等。
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