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联讯仪器冲刺科创板:营收暴涨186%扭亏为盈1.4亿,光通信测试市场份额9.9%排第三,客户集中度超60%存隐忧

    时间:2025-08-26 17:33:29 阅读:

      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沪市科创板上市,发行不超过2566.67万股,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专注于高端测试仪器设备的企业,在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后,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1.40亿元。公司在光通信测试仪器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是全球第二家推出1.6T光模块全部核心测试仪器的厂商,但仍面临客户集中度过高、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等经营风险。

      联讯仪器成立于2017年,专业从事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经历了一个较为波折的发展历程,前期持续亏损,直到2024年才实现盈利转折。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4亿元、2.76亿元和7.89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8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强劲、高端测试仪器设备国产替代进程提速,以及公司核心产品性能持续突破并获得境内外优质客户广泛认可。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重大转变。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和-0.55亿元,而2024年则实现归母净利润1.40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了盈利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0.19亿元。

      
     

      毛利率水平也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从2022年的43.61%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65.33%,反映出公司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不断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27%。

      联讯仪器在光通信测试仪器领域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公司是目前全球少数、国内极少数量产供货400G、800G高速光模块核心测试仪器的厂商,更是全球第二家推出目前业内最高水平1.6T光模块全部核心测试仪器的厂商。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4年公司在中国光通信测试仪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贡献了9.9%的市场份额,也是前五中唯一的本土企业。在光电子器件测试设备市场中,公司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在功率器件测试设备领域,公司在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晶圆级老化系统市场占据43.6%份额,排名第一。

      公司已成功覆盖光通信全产业链的主流客户,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海信集团、华工正源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Coherent、Broadcom等国际巨头。在功率器件领域,公司客户涵盖比亚迪半导体、芯联集成、士兰微、三安光电等行业龙头。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地位,但在全球市场中,Keysight、Anritsu等海外企业仍占据约84%的份额,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产品成熟度等方面与国际龙头企业仍存在差距,国产替代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联讯仪器也面临不少经营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客户集中度过高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2.64%、52.81%、44.21%和62.64%,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客户结构使得公司经营业绩与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关联度较高。一旦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重大问题或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公司将面临订单减少或客户流失的风险,进而对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收账款快速增长也值得关注。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0.90亿元、1.36亿元、2.55亿元和3.0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81%、49.16%、32.28%和37.95%。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进一步增加,较高的应收账款余额会影响资金周转效率,限制业务快速发展。

      存货规模同样快速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0.74亿元、1.77亿元、3.47亿元和4.21亿元。虽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备货的生产模式,但若未来市场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损失风险。

      本次IPO,联讯仪器计划募集资金19.54亿元,主要投向六个项目:下一代光通信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5.13亿元、车规芯片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99亿元、存储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3.85亿元、数字测试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3.04亿元、研发中心及制造中心建设项目4.03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50亿元。

      这些项目主要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旨在进一步巩固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向汽车电子、存储器件等新兴领域拓展。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但也面临投资额变动、无法按期投产等实施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明确披露上市后的分红计划和长期回报规划的具体内容。考虑到公司前期持续亏损,且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短期内可能更多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和研发投入。

      在风险提示方面,公司特别强调了经营业绩下滑风险,并作出相关承诺:如上市当年净利润较上市前一年下滑50%以上,控股股东将延长股份锁定期6个月。这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但也反映出业绩波动的潜在风险。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