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医疗广告屡禁不止!监管严打“神医神药”乱象,蚂蚁率先响应
时间:2025-08-19 15:56:11 阅读:
近年来,大量号称药到病除的神药与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让不少人上当受骗,神医神药广告正披着科普外衣大行其道。公开数据显示,3万多名老人因轻信特效保健酒广告被骗超10亿元;700多人组团假扮老中医全国超10万人受害……这些案件并非个例,而是虚假医疗广告侵害公众利益,特别是老人群体的冰山一角。近期国家多部门密集开展打击神医神药假广告等整治工作,蚂蚁集团率先响应,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一系列AI打假功能,向假医疗广告正式宣战。
医疗假广告花样层出不穷
长期以来,在医疗广告中,一些商家夸大治愈率,误导患者、扰乱市场秩序,成为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温床。
此前各地公布的神医神药典型案例显示,包治百病成功率99%以上等夸大疗效的描述是广告的典型用语。诸如,某当事人在某电商平台开设多家网店,主要销售维生素e软胶囊、氯雷他定片、碳酸氢钠片、十全大补丸等非处方药。当事人在商品销售页面发布含有治80年鼻炎,早用早舒服一片降尿酸、排酸、去痛、消结晶药效惊人、来劲、一口气爬十楼当天吃当天治,趁早吃,当天看效果等内容,构成药品广告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行为。
还有部分广告打着名医旗号吸引消费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市场监管局调查查明,新疆福宏林口腔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奇台路口腔门诊在其自有网站等互联网媒介上发布广告,对医师资质的宣传中含有One day apple即刻种植传承人台湾中国医药学院学士等内容,且无法提供证明材料。
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引擎和短平台成为医疗广告发布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增加了监管难度。部分平台出于流量考虑,对虚假宣传行为采取默许态度,甚至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将所谓的神医广告定向推送给特定用户群体。
老年人成为不法分子围猎的主要对象。中国社科院研究数据显示,超四成老年人曾因保健品被骗,因虚假医疗信息被骗的老人也有近三成。
北京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庞宇表示,从传统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到如今隐蔽性极强的网红医生直播、康复案例分享等形式,诈骗分子利用基因疗法、细胞修复等专业医学术语进行包装,通过专家连麦、康复案例等看似专业的展示形式,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不亚于电信诈骗,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延误正规治疗,威胁生命健康。
剑指医疗打假防骗
面对这一顽疾,国家多个部门近期纷纷出手,密集开展打击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的整治工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1666起医疗广告案件,罚没金额1278万元,其中互联网媒介占比显著,集中曝光的30起典型案例更涉及医疗美容、医疗器械等多个高风险领域。
此外,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重点打击假冒医生身份、虚假科普等行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为长期困扰监管部门和公众的医疗广告、信息公示、健康科普模糊地带划出清晰界限。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神医神药广告乱象屡禁不止,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的广告花样翻新,严重威胁消费者合法权益,整治广告乱象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
要识破医药骗局,为老百姓提供低门槛、更可信的数字化工具尤为关键。庞宇表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赋能解决医疗假广告问题,诸如通过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通过大数据追踪,建立虚假医疗信息库,对高频违规的关键词实施预警。
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为例。AQ在专区提供了AI拍图打假功能,以一款延年壮骨酒进行拍照实测,上传后,AQ整合全网权威医学资料并完成深度思考,迅速给出需特别警惕的判断,并详细列举了缺乏合法资质、涉嫌宣传、成分风险极高等关键信息及切勿饮用的安全提示。
据了解,AQ背后的技术引擎蚂蚁医疗大模型,学习了包括权威教材、医典药典等在内的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并利用增强检索技术整合权威医学文献进行深度分析,可为用户提供专业可信的健康信息。
蚂蚁集团医疗健康事业部CTO顾进杰告诉据悉,AQ累计服务用户数已超1亿人,每天有超100万人在AQ咨询健康问题。蚂蚁集团副总裁、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表示,从过去支付宝用移动支付让‘天下无贼’,到芝麻信用致力于‘消灭押金’,再到AI时代AQ承载了蚂蚁的新使命:用AI科技消灭假医疗广告,也让每个人看病更简单、生活更健康。
业内人士表示,应用AI技术进行虚假医疗广告的识别和打击,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防范虚假信息的工具,另一方面也通过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提供智能服务等方式,降低了民众获取医疗服务的难度,有助于推动医疗体系向更高效、更公平、更可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