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多行停发联名卡,高端权益门槛全面上调
时间:2025-08-11 08:09:23 阅读:
近期国内信用卡市场调整频繁,权益缩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对部分高端信用卡产品的权益及活动进行调整。调整内容涉及提高使用门槛、调整积分规则以及削减高端权益等方面。同时,多家银行宣布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其中联名卡占比居多。年内已有超过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信用卡行业的转型趋势日渐显现。
7月份以来,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对旗下高端信用卡产品权益及相关活动进行调整。调整内容集中在三大方面:提高权益使用门槛,如增加积分兑换里程的比例、设置消费金额门槛;调整积分规则,部分消费场景不再累计积分或积分有效期缩短;削减机场贵宾厅、高端酒店住宿等高频高成本权益,转而补充购物折扣、生活服务类等实用性更强的权益。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9月1日起,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将面临调整。其中服务商更换为本土企业,且无限次使用权也仅限于主卡持有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显示,自2025年9月1日起,对已发行的银联-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产品逐步更换为芯片版。同时对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年费优惠规则也予以调整,新更换的芯片版经典白年费优惠规则从原本1万积分免年费调整为1万积分+18万元刚性消费达标免年费。
除权益调整外,信用卡产品瘦身也在同步推进。今年以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宣布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其中以航空、电商、娱乐等领域的联名卡为主,从停发原因来看,多数银行提及业务策略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合作到期业务发展需要等。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明显,其中线下信用卡分中心的关停现象尤为突出。从行业全局看,无论是组织架构优化,还是停发联名卡、调整权益等产品端动作,都标志着信用卡行业已告别扩张期的粗放式经营,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这一密集调整背后是市场环境与银行自身经营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逻辑是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银行需通过精简低效产品、聚焦核心客群优化运营。同时,消费者偏好正向高频刚需场景集中,部分细分场景信用卡因用户规模有限陷入成本收益失衡。这也推动行业进入以精简优化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而提质增效正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要求。
调整源于行业面临的多重考验:信用消费市场竞争加剧、信用资产承压、金融消保要求细化。内部看,过往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外部看,则需应对互联网大厂信用支付产品对场景流量的抢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信用卡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转型。存量竞争阶段需重点深挖存量客户价值,针对高净值客户、活跃用户等不同客群设计分层权益体系,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潜在价值。强化自营场景覆盖,整合购物、出行、娱乐等高频消费场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