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资本风云|最会在中国赚钱的外资药企失速!默沙东中国区营收为何暴跌70%?

    时间:2025-08-17 17:56:12 阅读:

      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默沙东中国区总裁田安娜正式卸任,职位由原默沙东日本总裁Kyle Tattle接任。

      比利时人田安娜十分了解中国医药市场,2012至2015年间是默沙东中国首席市场营销官,负责全产品线的市场战略和营销工作。

      作为任职四年的默沙东中国区总裁,她带领默沙东中国推出了36种新产品和适应症,2023年更将中国区收入推至历史高点。

      然而,她也未能阻止主要产品收入崩塌带来的结构性业绩滑坡。按照默沙东中国的官方说法,田安娜是任期结束的正常离任。

      接任者Kyle Tattle在默沙东日本任期内,将默沙东在日本市场的排名从第8提升至第3,擅长成本控制与本地化精细运营。

      Kyle Tattle在日本上任初期,默沙东正面临来自日本医保政策的持续压力,尤其是K药面临显著的价格削减。在不利政策与高度饱和的市场环境下,Kyle Tattle仍然在日本为默沙东带来超过10%的增长率。

      日本与中国市场目前在医保控费、创新药定价、外资药企竞争压力等方面有多种相似之处,而日本市场的表现验证了Kyle Tattle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增长的能力,使其成为新的默沙东中国区领导不二人选。

      从2023年默沙东中国达到业绩顶峰,到今年拖累默沙东全球整体财报,“失速”的背后是默沙东在中国区的核心商业模式疲态暴露:默沙东中国长期依赖于高壁垒原研药和高定价超级单品带来增长。

      例如在肿瘤领域,其王牌产品K药在中国上市时年费用约32.5万元,随着国产PD-1竞争加剧,之后实行“赠药”政策后患者两年费用14万元封顶,已是美国价格的三分之一。

      即使在国内药企百济神州、恒瑞、信达生物的夹击下,默沙东也不愿继续降价,几次医保谈判也未能达成。

      一方面,默沙东担心影响全球K药价格体系,另一方面,K药在多个适应症中展现了高水平临床疗效,使得默沙东有底气不在价格上让步。

      但与此同时,国产PD-1不断扩展适应症、提高可及性。以百济神州为例,其替雷珠单抗通过激进的价格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医保谈判后价格调整为1253.53元/支,医保支付后仅需约376元/支,目前已获得14项适应症批准。

      2024年,康方生物的PD-1产品依沃西单抗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K药震撼业界,标志着国产PD-1已从价格竞争升级到疗效竞争阶段。

      至此,K药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而HPV疫苗就更不必说。默沙东HPV九价疫苗在2018年经由智飞生物独家代理而进入中国内地,曾经供不应求。

      然而,随着HPV疫苗市场增速放缓以及国产HPV疫苗产品夹击,默沙东长达6年的垄断地位不保。

      近年来,智飞生物作为其代理商库存积压严重,默沙东中国不得不主动压缩供货节奏,并调整市场与价格战略。

      中国医药本土企业的飞速发展和政策环境的深刻变化让所有跨国药企都感到压力。高溢价的进口药越来越难以维持市场地位,政策导向优先支持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创新药。

      在华表现更佳的跨国药企如诺华制药等,都更深谙且更会利用中国市场“以价换量”、从而赢取份额的逻辑。

      今年,默沙东宣布计划2025-2029年向中国引入40多项新产品及适应证,多款药品已纳入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持续扩大可及性。

      同时,面对全球业务增速放缓的压力,默沙东正在中国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充实日渐枯竭的产品管线。

      其中,包括默沙东与科伦博泰自2022年开始的合作,7个ADC项目打包总金额高达94.75亿美元;以及2024年11月,默沙东以近33亿美元的价格获得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首付款高达5.88亿美元。

      回顾2017年,默沙东中国提出“1-2-3”战略目标:造福1亿人、每年上市2个新产品、业务进入中国前3名。2024年,默沙东仍然占据跨国药企在华业务营收第二的位置,然而按今年的跌速看,“前三”之位或将不保。

      随着全球医药产业体系进入更加精密但也更加敏感的阶段,默沙东总部计划到2028年将在美国本土制造体系投入90亿美元,并称“与美国政府重振制造业战略一致”。在这种新战略氛围下,中国市场是否仍有战略优先级,是默沙东管理层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座新的总部,或许是默沙东中国新周期的开始。但它必须从此前的光环中走出,从头再来。

      源自: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