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教父”or“带货网红”?吴向东想当白酒行业的雷军
时间:2025-08-17 17:53:33 阅读:
珍酒李渡发布业绩预警。
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该集团营收为24亿至25.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下滑38.3%至41.9%,净利润降23%至24%,非国际标准净利润预计下降39%至40%。
预警发布的同时,疯狂的市场先生似乎又展现出了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在发布大跌的业绩预警之后,珍酒李渡的股价反而大幅上涨。
客观来看,不光是业绩影响,股价的变动包含的因素很多,珍酒李渡上涨,可能主因还在于市场对未来的期待。
投资者的这份期待,近两个月,吴向东一直朝着“网红”的方向努力,在号上非常活跃,内容也是语不惊人不休,创造了“我要为我们白酒行业代言”、“为吹牛干杯”、“酒是男人的labubu”等等一系列金句,十分吸睛,不少点赞过万,斩获了不少流量,大有白酒界雷军的既视感。
借助短,借助自身的IP,把各方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不过,短营销毕竟是流量思维,对白酒企业来说,福祸未知。
和各种金句穿插的,是定价800元的珍酒“大珍”,以及7月爆满,8月排队的“万商联盟”招商计划,打着一瓶酒,一群人,一个创富计划的旗号,试图快速拓展经销商网络。
与此同时,还带来全新的品类:一款叫“牛市”的啤酒,价格88元。
88元、牛市,研发三年之久,光听这两个名字,这研发时间,就很网红,很有噱头,甚至屏幕前的我也想尝试一下。
但是这几年的股民,懂得都懂,少赔当赚了,反而在段子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兜里剩的不多的子儿,想讨个彩头,消费这88元372ml的牛市还真得掂量掂量。
其实不光股民,消费下行周期,高端啤酒还真不灵。
此前市场上也有百威大师、青岛百年之旅这样的超高端产品,但总体占比不足1%,现在基本上是半放弃的状态。
说白了,88元定价可能还是太高了,受众窄,可能很难支撑规模化销量。
啤酒是花活高过实际,定价888元的次高端“大珍”就是玩真的了,不仅在号中多次提及,还专门邀请了姚安娜来当代言人。
只是,把自己定位在次高端+酱酒这个市场,实在有些………
这么说吧,各位男嘉宾,倘若刘亦菲、高圆圆、孟美岐放你面前,你会选谁?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大珍”这个价格带的“刘亦菲”,就是茅台1935。
相同价格,酒的第一性原理就决定了,90%的人必选茅台,你可以说这是茅台酒,你可以说这原来是1000元的酒,甚至1935这个名字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说白了,1935在千元价格带干不过五粮液和老窖的1573,况且后面还有习酒这个根正苗红的酱酒在等着。
另外,从目标客群来看,吴向东似乎是想借着姚安娜这个比较年轻的明星,来亲近年轻人。但是吧,888元这么贵,何况,年轻人爱不爱喝白酒这事儿还另说。
当然,消费者的维度只是一方面,不同于雷军、董明珠、周云杰这些新老玩家,做IP是为了亲近C端,推广自己的产品。
吴向东这个IP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瞅准的不是什么年轻人,不是喝酒人群,当然,目的没有变,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大珍”。
在其内容中,多次出现其“万商联盟”招商现场的发言画面,通过推出“30万货款+3万保证金+获赠公司股票”的低门槛政策,吸引中小经销商入局。
销售方面,吴向东的策略是饥饿营销,限量供应。
客观来看,这要是七八十块钱的光瓶酒,这么干还能理解,因为光瓶酒的需求更广泛,需要更多的烟酒店、便利店这样的毛细血管般的终端来推,消费者尝鲜的成本很低,几十万的货动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总的来说,这三个招,都更像是业绩下滑之后,流量思维下的产物,短期确实是能够提供一些增量,但流量思维,本身是为战略服务的,芒格说过“信任一旦崩塌,想要重新建立非常艰难”。
比如雷军,开始的时候,确实能为小米带来极大的关注度,以及口碑,可是三个花季少女车祸发生后,全网舆论一片哗然,直到现在,雷军的口碑在网络上也是褒贬不一......
况且,纵观雷军、方洪波、周云杰等人,都是这个流量能不能一直玩下去,能玩多久?可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运营创始人IP流量,关键在于首先得有小米全家桶、廉价神机这种便宜又好使的产品,然后才能靠亲民的形象,搭上流量这条快车道,在获得优质的产品体验之后,消费者又会认可雷军靠谱的形象,从而形成良性的认知闭环。
在产品上,高端啤酒的质量好,毛利高不假,但难卖也是真。市场在“牛市期间,这个打法没问题,”完全可以效仿大众汽车收购兰博基尼,比亚迪推出高端品牌仰望,走心不走量,说到心智,白酒本身就有高端属性,珍酒李渡的出身,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势能本身就是够的。
比如五粮液旗下子公司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售价十几元的啤酒,价格可能还不到主流的区间,但五粮液这三个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当时的茅台冰淇淋一样,会让人有尝试的欲望。
这时候,创始人IP的作用,是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款酒,客观的讲,就算这款牛市够好,吴向东这个“网红”在C端给销售的支持可能也不够。
营销端,大珍的问题也类似,招商的目标以小商为主,就需要厂商,或者说吴向东给经销商提供足够的势能,这样经销商才好推广。
而且,珍酒、李渡,这两个品牌本身就很有历史底蕴,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掘,只是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
既然做短,吴向东是不是可以探秘自家酒厂?讲讲品牌故事?借着吴向东的资源拉上某个知名企业家一起喝喝酒?这样无形中就可以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放大自己的品牌优势。
这样下来,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能照顾到,另外,相比其他白酒巨头,吴向东的优势在于珍酒李渡自家的产业,天眼查显示,吴向东间接持有六成以上的股份,这就意味着珍酒的决策链条简单,转向相对容易。
所以,既然做网红了,也想要亲近年轻人了,是不是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加码?
比如更年轻化的产品,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低度酒,调味酒等等,价格是不是也可以往下降一降?
产品低端化的同时,玩互联网,这是传统酒企的劣势,想做白酒行业的“雷军”,其实并没错,或许这也是下滑周期中,珍酒李渡能能否止住颓势的关键所在。
免责源自: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