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剧透未来:机器人走向实用主义

    时间:2025-08-12 03:15:47 阅读:

      其2025年3月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就首次将工业级人形机器人价格压至20万元以下,较行业主流的30万—50万元区间大幅下探;另一家受访企业优必选的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在2025年3月以29.9万元起售,较2022年Walker X的598.8万元均价降幅超95%。

      而国产供应链的成熟更给量产添了底气,苏颖、郑宇等多位受访人都向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商业逻辑层面,即破解过往机器人产业“技术强盈利弱”的[*]结,答案不在硬件本身,而在价值创造方式的重构。卢策吾强调:“要用通用模型做底座,到具体行业再做适配,这样才能降低场景切入成本。”优必选则选择先深耕工业再拓展家庭,加速进化计划打造开发者平台,傲鲨智能从工业外骨骼延伸到消费运动,橡鹿科技全面布局头部连锁餐饮公司——这些路径虽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逻辑:机器人不是要做全能选手,而是要成为某一场景的专家。

      郎需林向从仿生蜜蜂的群体飞行到足球机器人的战术协作,从工厂里的稳定分拣到家庭场景的小心试错,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透露出的信号清晰而强烈:机器人产业的进化,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突进,而是技术突破、场景适配与商业重构的共振。

      当每一次微小的技术蝶变汇聚成产业变革的力量,一个万亿级市场的新图景,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声音·

      橡鹿科技董事长杨建成:

      炒菜机器人不必“具身”

      “观众说我们是整个会场最香的机器人,没有人比我们更香。”在同在C端认知尚浅的领域,炒菜机器人的商业化推进速度已大大超出外界的普遍预期。杨建成向从市场表现看,这一模式已获得商业验证。据悉,部分一线大厂已引入其炒菜机器人,更关键的是客户复购率超过80%,新签约客户仅占销量的三成,大量复购与转介绍,表明餐饮商户对其成本效益有相当的认可。杨建成提到“123公式”——一名厨工操作两台机器可达到三名大厨的出品效率。

      成本结构与效率边界的重构,正是这种商业价值的量化体现。

      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

      灵巧手是机器人的标配

      “这是我们首次实现工业、通用、迷你灵巧手的全矩阵覆盖。”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站在展台侧,指着整个乐队向在这场伴着音乐声的专访中,张延柏详细讲解了灵巧手在工程方面的待解难题,他也承认具身智能的形态不仅是人形,但这不影响灵巧手成为目前机器人的标配。

      过去大家执着于人形是因为普罗大众对人形机器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深化,实际应用中会发现很多需求会呼应更加简单的形态,也就是“机器人”的定义更加扩展了。比如家政场景中,轮式驱动会比双足带来更快的移动速度,更好用的机器人反而更不像“人”,甚至像工业场景,很多时候一只机械臂、一只灵巧手、一颗摄像头就能够满足硬件基础的要求。所以随着应用的深化,机器人形态必然是多元化的,但灵巧手依然是未来的标配,因为灵巧手决定了机器人灵巧操作的上限,和夹爪等方案对比,灵巧手具有更高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