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观察:北美云服务商AI基建加速;国内政策强化算力布局

    时间:2025-08-09 14:22:56 阅读:

      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正驱动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北美头部云服务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AI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资本开支计划全面上调;与此同时,国内政策端加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算力建设与商业化应用协同发展,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产业链注入动能。

      北美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加码,AI基建需求激增

      北美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入已进入高强度兑现期。谷歌、微软、Meta等企业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AI相关业务营收及用户规模均显著增长。其中,谷歌Gemini月活用户达4.5亿,AI服务调用量环比增长50%;微软Azure云业务营收超750亿美元,Copilot月活用户突破1亿;Meta广告转化率因AI赋能提升3%-5%。为支撑业务扩张,企业纷纷上调资本开支规划:谷歌全年资本支出上调至850亿美元,微软预计2026财年单季度资本支出超300亿美元,Meta规划2025年资本支出达660亿-720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增长。

      驱动资本开支激增的核心因素在于AI算力需求持续短缺。谷歌、微软均强调,当前算力资源仍无法满足模型训练及推理需求,需加速布局AI服务器、数据中心及液冷设备。维谛最新财报显示,其液冷及电源设备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印证海外数据中心升级需求旺盛。此外,OpenAI、xAI等企业同步加码算力基建,OpenAI计划年底部署100万片GPU,马斯克提出5年内构建等效5000万片H100的计算集群。据估算,谷歌、微软、Meta及亚马逊四家公司2025年AI基建投入将超3500亿美元,2026年突破4000亿美元。

      市场分析指出,AI产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企业通过数据、算力及生态优势形成壁垒,倒逼竞争者持续投入。Jefferies分析师指出,“这是一场资本支出竞赛,只有少数企业具备参战资格”,而基建滞后将直接导致技术代差,进一步强化巨头垄断格局。

      国内政策发力,AI应用与算力建设协同推进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算力、算法及数据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用。政策强调,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需率先开放应用场景,通过示范项目加速技术落地。国家发改委同步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提升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与AI融合水平。

      地方层面,上海率先推出算力基建配套政策。根据《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全市将发放6亿元算力券,对租用智能算力的企业给予最高30%租金补贴,自主建设算力中心可获10%资金支持。目标至2025年底,新建大型算力中心不少于5个,智算规模达100EFLOPS,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30%。工信部亦要求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提升智算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存算分离”模式探索。

      政策驱动下,AI数据中心电力设备需求明确。液冷技术、高能效电源及智能配电系统成为关键环节。以上海为例,其算力中心建设需匹配外市电接入方案,推动电网升级与储能配套需求。分析认为,国内政策与海外巨头资本开支形成共振,液冷、UPS、变压器等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于全球AI基建浪潮。

      当前,AI技术正从“投入期”转向“造血期”,商业化路径的清晰化进一步强化基建投资逻辑。海外云服务商通过AI赋能传统业务实现利润增长,国内政策端则聚焦生态构建与资源供给,双重驱动下,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风险提示:此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