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快讯 >

    营销投入打水漂 正海生物失速

    时间:2025-08-06 03:36:08 阅读:

      净利润近乎腰斩,主营产品增长乏力的正海生物正陷入发展瓶颈。8月4日晚,正海生物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正海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5.97%。这也是正海生物连续两年出现中报净利润下滑。营销费“带不动”利润

      2025年上半年,正海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6亿元,同比下降4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46.77%。这是正海生物继2024年中报净利润下滑21.68%之后,连续第二年中期业绩“跳水”,且降幅明显扩大。

      事实上,正海生物的盈利挑战早有显现。自2022年开始,正海生物归母净利润增长开始放缓,2023年达到历史高值的1.91亿元,但增速降至个位数,仅为2.98%。随后在2024年发展“失速”,净利润下降29.49%,为1.35亿元。

      正海生物的业务以提供修复和重建人体组织的再生医学产品为主。截至目前,正海生物已获批13款医疗器械产品,其中9款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口腔及颌面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等领域。其中,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产品是正海生物的主要收入面对经营压力,正海生物选择加码销售。中报显示,正海生物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7117.79万元,从增长幅度来看,与2024年上半年的5125.37万元相比,同比增长38.87%。其中市场推广费增加1028万元,商业支持费增加968万元,两项合计增支近2000万元。正海生物将销售费用的增长归因于精准营销和学术推广。

      然而,重金砸向营销并未换来利润增长。脑膜系列虽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中中标、收入小幅增长5.88%,但毛利率却下滑3个百分点,集采中标虽保住了市场份额,但价格压力已体现到利润端。另一支柱产品口腔修复膜在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9.38%至7712万元,毛利率也有一定幅度下降。民营市场“价格战”白热化,叠加种植牙服务价格规范政策落地,正海生物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新产品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正海生物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中报显示,正海生物活性生物骨商业化提速,作为国内首款药械组合骨修复材料,其技术壁垒或能带来差异化竞争力。

      据了解,正海生物的“海昱”活性生物骨是国内首款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药械组合骨修复材料,用于不影响骨结构稳定性的骨缺损填充,兼具“支架+生长因子”双重功能,临床用于脊柱融合、创伤骨缺损等。该产品于2022年获批,在2023年顺利完成转产验证并上市销售。但截至目前,正海生物尚未披露该产品的具体销售收入。

      尽管“海昱”活性生物骨承载着正海生物对未来业绩增长的厚望,但市场对其接受程度及后续销售表现仍存在不确定性。在5月15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中,有投资者就提出“活性生物骨获得注册证近三年,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销售数据”相关问题。正海生物仅以“目前公司正与各经销商积极合作,努力开展活性生物骨入院工作”给出回应。

      医药行业分析师朱明军告诉就新品入院等相关问题,面对“高投入低产出”的考验,让营销投入真正转化为利润,成为正海生物管理层下半年必须直面的考题。截至8月5日收盘,正海生物最新股价为22.01元/股,下跌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