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偿付能力“体检”:5家不达标,提升偿付能力有何妙招
时间:2025-08-04 21:47:36 阅读:
这家成立仅七年的专业健康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将见底。
如何摘帽
实际上,自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保险公司采取行动化解风险,成功摘下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帽子。如三峡人寿、珠峰财险、富德产险等,综合来看,增资、选聘高管进行对症下药是必然举措。
现在仍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将如何摘帽?华安保险在接受亚太财险也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已就在前两个报告期报送的风险综合评级数据信息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数据梳理,深入剖析了评级中的主要失分点和存在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
谈及险企如何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综合评级,江瀚建议,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增资扩股来增强自有资金实力,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其次,优化产品结构,减少高风险产品的比例,控制赔付率,以此降低整体风险水平。还可以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或者寻求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资金,改善财务状况,及时选聘核心管理层完善内控。从业务端来说,保险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退出机制可行否
很多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时,会积极采取举措提升指标;不过,也有部分保险公司连续多年业务停滞,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华汇人寿自2022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变为C类,此后至今,已经十多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华汇人寿也多次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将持续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汇报,按照监管机构的意见,积极开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待整改工作完成并取得监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公司章程》规定,组织召开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不过,目前仍未有实质性改变。
对于业务长期停滞未能自救的险企来说,未来是否有必要通过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进行及时清理?江瀚认为,建立健全的保险公司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淘汰那些长期无法满足最低偿付能力标准且整改无望的企业,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明确的退出规则能够促使各家公司更加重视自身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避免因个别企业的失败给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对风险大、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险机构,收缴金融许可证,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